鄭州正籌備設立“大豆纖維工程技術中心”。大豆蛋白纖維被國際紡織業譽為“全球第八大人造纖維”,業內稱為“人造羊絨”,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技術中心將引進國內相關領域的院士和一批教授、博士,并在中心建一個博士后流動站,繼而申請成為“國家大豆纖維工程技術中心”。大豆纖維技術在河南的產業化對促使河南紡織業的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球大豆蛋白纖維的研究和產品開發領域,杜邦公司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發布時間:
2018
-
04
-
28
瀏覽次數:112
記者日前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獲悉,就在美國宣布對中國三類紡織品展開調查后,美國制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美國全國紡織組織協會、美國全國紡織協會、美國全國棉花協會、美國工會組織等開始對我國七種紡織品向美國政府提交特別限制措施申請。美國有關部門將在15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據了解,此次美國紡織行業提出的七種紡織品涉及面非常大,涵蓋大部分棉制及化纖類產品,具體涉及產品包括棉及化纖制非針織襯衫(340/640類)、棉及化纖制套衫(345/645/646類)、棉及化纖制胸衣(349/649類)、棉及化纖制浴衣(350/650類)、其他合成纖維布(620類)、化纖制針織襯衫(638/639類)和化纖制褲子(647/648類)。對此,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今年配額取消后,整個貿易環境看好。但歐盟和美國相繼出臺有關限制措施,使下半年的出口形勢不明朗,一些海外客戶持單觀望,會對企業產生一定影響。目前企業已開始接受下半年訂單,但由于對美國會具體采取什么措施來限制我國產品的出口,企業心里沒底。接不接訂單和怎么接訂單,出口價格如何制定成為目前最令人頭疼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18
-
04
-
28
瀏覽次數:88
象征全球紡織品自由貿易最大障礙的配額制度取消后,富有競爭力的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在像潮水一般地涌出國門的同時,也招來國際上的不少指責。對此應有正確認識:根據2005年前兩個月的數字看,我國紡織品出口激增是一種正常反應,后配額時代的中國,機會遠比威脅多。今年1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總值為84.11億美元,同比增長28.77%;對設限國家出口值為31.59億美元,增長54.03%,對非設限國家出口值為52.53億美元,增長17.21%。國際上一些人士借此散布“中國威脅論”。他們認為,中國是配額取消后的最大受益者,而這種受益是建立在損壞了孟加拉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及窮國利益的基礎之上。美國主要紡織品服裝協會和工會聲稱,未來兩年,中國紡織業的快速增長,將使全美70.2萬名紡織品服裝工人中的75%失業,并將波及全球3000萬紡織服裝工人?歐洲紡織協會更聳人聽聞地預測,2005年以后,中國將占據世界紡織品服裝市場50%的份額。那么究竟該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現象呢?首先,我國部分產品出口短期內“量增價跌”是取消配額后國際紡織品貿易回歸自由貿易體制的正常現象。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日前在參加“第二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時指出,紡織品主要進口方在一體化長達十年的過渡期內的不合理安排和過度保護,才是導致中國等相關國家在一體化后部分產品出口短期內“量增價跌”的主要原因。此外,一體化后配額成本的消除、出口產...
發布時間:
2018
-
04
-
28
瀏覽次數:74
由紡織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及北京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研討會”將于2005年5月26日在北京召開。通過前四屆研討會,這一跨行業、多學科、多領域的交流平臺,已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里初步形成為一個品牌,建立了一套信息、科研、技術、生產、經營的聯系網絡。至2005年3月底,組委會已收到論文近40多篇,主要來自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國內各大學和科研院所,內容涉及國內對納米紡織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智能服裝及紡織品、醫用紡織品、納米技術、電子紡絲的最新應用;抗菌、防紫外、遠紅外、負離子、防偽、變色、阻燃、抗靜電、防污、易去污等功能性紡織品、功能性助劑、功能性非織造布及產業用紡織品等最新論述。會上還將重點關注功能性紡織品的性能標準、評價、檢測、認證。本屆研討會將以“研討”為主,同時發布“新產品信息”、“難題招標”及“供需交流”等。
發布時間:
2018
-
04
-
28
瀏覽次數:71
第五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隨著紡織科技的進步,我國功能性紡織品開發和應用除了在紡織領域外,正在向化工、輕工、交通、軍事、醫學、保健、建筑等多行業、多領域、多學科方向發展。這是5月26日~2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上,與會技術專家和企業代表們的一致共識。近年來,我國通過不懈的努力與積極合作,在功能性纖維、紡織、服裝、染整、家紡等領域有了新進展,很多生產企業已經將部分科研成果產業化。目前,功能性紡織品在國防、化工、軍事、建筑、醫學、航天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成為專家們研究的主要課題。在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天津工業大學、西安工程科技學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保健協會、清華大學、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青島大學等33家單位的知名教授、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分別從不同的領域角度,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功能性紡織纖維和功能性紡織新原料的原理、性能、加工技術及新品開發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膜結構建筑和織物膜材料、高效負離子遠紅外復合粉在滌綸短纖中的應用、蓄熱調溫阻燃纖維的制備與性能、變色纖維材料的研究進展、功能性紡織品性能評價與認證、復合功能纖維和織物的研究與開發新途徑、PCM在智能保溫服裝上應用的可能性和后續研究重點、防微波纖維的屏蔽性能研究、二氧化鈦光觸媒在紡織品中的應用等等。研討會上,具有產生負離子、阻燃、防...
發布時間:
2018
-
04
-
28
瀏覽次數: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