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紡織品、面膜、衛生巾、學生作業本中含有熒光增白劑會“導致癌癥”的傳言給消費者造成很大恐慌。
于是,許多人開始著手各種檢驗熒光增白劑的行動,一定要追尋出合理滿意的解釋,對此,小編專門開課普及,說說關于熒光增白劑的一些事。。。。。。
當然有,熒光物質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各種動物體內,像很多海洋生物如蝦、蟹、水母,以及陸地上的螢火蟲等,它們能發光是因為體內含有各種熒光蛋白質。
一些熒光物質甚至在人的身體中也存在,比如部分氨基酸,維生素A、E和B12,核苷酸,荷爾蒙等。許多日常最常見的食品也都有熒光,比如醬油、普洱茶、白酒、紅茶和咖啡等發酵食品,都可以產生熒光。

熒光增白劑,英文Fluorescent WhiteningAgents,簡稱FWA,是一類能吸收紫外光,從而發出藍光或藍紫光的有機化合物。在國家標準GB/T6687-2006《染料名詞術語》中是這樣定義的:
熒光增白劑已經有超過75年的使用歷史了。從最初的紡織品上的應用,發展到現在廣泛用于造紙、洗滌劑、紡織品、塑料、涂料、油墨、皮革、防偽、激光探測等多個領域,甚至應用到生物醫藥上,并且其應用領域仍在不斷地擴大,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

熒光增白劑的增白效果是利用物理上的光學原理,也就是光學上的補色、增亮來達到增加視覺效果的作用,所以不會對被增白的物品造成損傷(比如不會造成紡織品纖維強度下降等),是漂白和上藍等其他增白方法無法實現的,所以對于已經具有一定白度的基質是目前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增白方法。
熒光增白劑會致癌嗎?
至今,在國內外已有70多年的使用歷史,目前還沒有出現過由于熒光增白劑造成致病或人身傷害的案例。
使用經驗證明,熒光增白劑不僅對消費者是安全的,對生產熒光增白劑的工人也是安全的。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圍繞著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國外就開始進行研究,多國毒理學家及各國科研機構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發布了報告。
研究結果表明,熒光增白劑對皮膚和眼沒有刺激性,沒有皮膚致敏性和光毒性,經口毒性和經皮毒性為無毒或低毒,無致癌性,無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也沒有致突變性(?即無遺傳毒性)等。
但是,為什么人們關于熒光增白劑的擔憂
仍在被反復重申呢?
一是,人們可能只看到了關于熒光增白劑能延緩血液凝固或致癌的早期的假想和未被證實的描述,而沒有注意到后來毒理學家經過科學嚴謹的研究得出的相反的結論;
二是,有的商家為了促銷其產品,借助大眾媒體肆意夸大熒光增白劑的毒性和可能對人體的危害,有意誤導消費者,這也是人們對熒光增白劑產生錯誤認識的一個主要原因。
媒體報道:

答:學生的課本、作業本經過常規的漂白工藝后,如果白度已經達到要求,就沒有必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如果沒有達到白度要求,則需要添加適量的熒光增白劑來提高視覺白度。課業簿冊的使用群體多為中小學生,為防止高白度影響學生視力,對本冊的白度要求較低。
答:首先添加的熒光增白劑本身是安全的,添加過程中屬于“自限性”,過量添加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其實,其次,由于其價格昂貴,也制約了企業在配方中的加入量。
答:用紫光燈照射物品,如果能產生熒光,只能說明產品中含有能夠產生熒光的成分,這種成分有可能是熒光增白劑,也有可能是一些正常的物理成分。因此,不要看到熒光反應,就喊著產品有熒光劑啦,熒光劑檢測,需要更專業的儀器和嚴謹的方法。
綜上,能夠產生熒光的產品,不一定含有熒光增白劑,用紫光燈檢測的產品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并不準確。熒光增白劑總體是安全的。只要國家允許添加的熒光增白劑,可以放心使用,不用談“熒光”色變,合理使用熒光增白劑,可增加產品使用效果,紡織品和洗滌劑中,如添加熒光增白劑,含量過多會使紡織品本身色澤改變,因此不用擔心其對人體過量危害。
本文內容部分源于《熒光增白劑 科普知識手冊》,侵權立刪,為感!
技術顧問:
董仲生(國家染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高工)
秦鈺慧(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衛生與生產安全所 研究員)
賴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 主任醫師教授)